国际教育学院(新部署)

国际教育学院孙钰琦:破茧成蝶终圆梦 中央军委文职书写青春答卷——从迷茫到坚定:一名给排水学子跨越600公里的职场跃迁

时间:2024-07-09   浏览次数:


(通讯员:闫艺超)2024年6月,当国际教育学院2020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孙钰琦接到中央军委某部队的录用通知时,他正在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。这位看似普通的工科男生,用半年时间完成了从校园到军营的华丽转身,成为该校近年来首位考入中央军委部队文职的毕业生。让我们走进他的奋斗故事,探寻新时代青年勇攀人生高峰的足迹。

一、破局:在迷茫中寻找人生坐标

“大三暑假实习时,我在工地看到农民工高温作业的场景,突然意识到专业知识应该有更广阔的舞台。”面对毕业去向的困惑,孙钰琦在图书馆查阅就业资料时,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军队文职人员的报道——“既能发挥专业特长,又能服务国家战略”,这让他眼前一亮。在咨询了已就业学长并深入了解岗位要求后,这个看似“佛系”的男生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:放弃考研保研规划,全身心投入军队文职备考。“当时家人朋友都觉得我疯了,但我知道这是最适合自己的道路。”孙钰琦坦言。

二、淬炼:以匠心精神打磨专业利刃

孙钰琦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备考效率。公共科目:将公务员行测与军队文职大纲对比分析,独创"三色笔记法",红色标注高频考点,蓝色整理易错题型,黑色归纳时政热点,最终公共科目得分率达82%。专业攻坚:针对给排水工程岗位要求,系统复习专业书籍,完成30套全真模拟题。面试准备:为攻克“军队文职面试”这一陌生领域,向考过同学请教应答技巧。“最难忘的是专业课面试现场。”孙钰琦回忆道,当考官问及“如何设计高原地区部队营房给排水系统”时,他结合在工地实习的实践经验,提出”模块化预制+智能监测”的创新方案,赢得了考官组的一致好评。“那一刻我明白,扎实的专业功底才是叩开理想之门的关键”。

三、蝶变:在淬火中锻造钢铁意志

备考征程并非一帆风顺。面对家人“考不上就重修”的担忧,孙钰琦选择用行动回应:“我在白龟湖边晨跑时,看着湖面倒影就想象自己正在军营操场列队;背不下来的政治理论,就录制成睡前音频反复聆听”。这种沉浸式学习法让他始终保持日均10小时的高效学习状态。

四、启示:给学弟学妹的三句箴言

面对学弟学妹的请教,孙钰琦总结了宝贵的成长经验:1.“规划要早,行动要快”:大二暑假就开始关注职业发展,利用寒暑假积累实践经验2.“专业要精,视野要宽”:深入钻研本专业的同时,主动学习军事后勤、装备保障等跨领域知识3.“心态要稳,脚步要实”:设立"周目标""月计划",用可视化进度表化解焦虑。孙钰琦同学的成长轨迹,生动诠释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真谛。